献礼百年文艺作品|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演讲

发布者:dsxxadmin发布时间:2021-12-10浏览次数:1009

编者按:为加强我校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,弘扬爱国主义精神,值此纪念“一二•九”运动八十六周年之际,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纪念“一二•九”运动八十六周年演讲比赛“以史明志,居安思危”、“吾辈青年当自强,振兴中华勇担当”,同学们以饱满的热情展现了青春的激情和自信的风采,尽情抒发满腔的爱国之情。以下分享两篇学生演讲稿。

 


 

吾辈青年当自强 奋楫争先勇担当 


2021级思政专业裴瀚云

 

 

“满耳是大众的沧桑,一年年国土的沦丧……”

“一二”,血染的“一二∙九”!

 

撩人心弦的歌声,在历史上空回落。和着歌声,历史铭记着那摄人心魄的一幕:1935年12月9日,北平大学生面对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,反动政府的妥协退让,自发形成游行示威的爱国运动,愤怒中的大学生,强烈的救国意愿,使越来越多的爱国青年加入了示威的行列,他们组成了一道牢不可破的“精神长城”,提出了“停止内战,一致对外”的口号,声讨着国民政府的软弱及人民对日寇的愤怒。面对着这场声势浩大的爱国运动,日本侵略者恐慌了,或许,在他们看来,只有依靠武力才是最有效、最直接的解决办法,急红了眼的日寇疯狂地枪击、刺杀了这群年轻的生命,血液汇聚成河流,染红了北京城,也染成了历史最壮美的一页。一二九运动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犯中国并吞并华北的计划,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,迎来了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。

鲁迅先生曾说过:“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,惟有他发扬起来,中国人才有真进步。”回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程,我们这些可敬的爱国青年,在国难当头的时刻,振臂高呼,视死如归,把国家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。在1919年,是青年!冲在五四运动游行的前列;在1921年,于上海参加中共一大的13名代表平均年龄28岁;1926年,在北伐战争中冲锋陷阵的叶挺独立团和1931年至1945年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数百万中国军人,大多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。特别是自1927年8月南昌起义和10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至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,无数浴血奋战、前仆后继、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,也大多是风华正茂的青年。新中国成立至今,历经风雨的中国青年矢志不渝,依旧走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、改革开放和新时代的前列。从青年垦荒队、青年突击队到安徽小岗、深圳蛇口,再看看如春潮般涌动的出国留学的莘莘学子,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大多是朝气蓬勃的年轻面孔。

每一个历史事件、每一位革命英雄、每一种革命精神、每一件革命文物,都代表着我们党、我们国家走过的光辉历程、取得的重大成就,汇聚成了代代传承的红色血脉。从深邃的革命历史中,我们触及那些不朽的思想和伟大的魂灵,打破无知和愚钝铸就的桎梏,塑造坚韧与理性装点的精神花园,赓续我们红色的精神血脉。

我是一名标准的90后,可能不像80后,70后那样亲历了国家的艰难困苦和筚路蓝缕,但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也更清晰地认识到,祖国能够一次又一次地战胜天灾人祸,不断变得更加强大,就是因为我们有一个强大的核心——中国共产党的领导,才能不断在逆境中韬光养晦,在顺境中厚积薄发!作为青年一代的我们也有着对党和祖国最深沉,最特别的爱。彼时港澳回归,我们还懵懂无知;现时废青闹港,我们已怒发冲冠,九八洪灾,我们还弱小无助;零八地震,我们愿倾囊相助。我们曾为钓鱼岛呐喊:“中国,一点也不能少!”,我们也曾为“93阅兵”的大国重器——“东风快递’欢欣鼓舞。自新冠疫情大流行以来,参加抗疫的医务人员中有近一半是“90后”、“00后”,有句话在网络广为流传“零三年非典,你们保护了我们,今天轮到我们来保护你们了!”   

中国青年从来是迎难而上,不惧任何鬼魅魍魉、流血牺牲的,一旦坚定信念,必将矢志不渝。习总书记曾勉励青年人“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 ,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”。他强调,“同人民一道拼搏、同祖国一道前进,服务人民、奉献祖国,是当代中国青年的正确方向。”八十六年前,正是“天下兴亡, 匹夫有责”的爱国情怀,鼓舞着青年一代为捍卫民族利益和尊严而大声呐喊;八十六年后,它仍应成为广大青年报效祖国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。时代的接力棒已经传到当代青年手中,作为身体里流淌着红色血脉的新时代青年,必将秉承责任担当,饱含家国情怀,不负时代,不负韶华,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!历史如浪涛,生活如激流,无论风暴将我们裹挟到何处,我们都将以主人公的身份上岸,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,为实现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而拼搏奋斗、绽放青春力量。

 

 

 

吾辈青年当自强  振兴中华勇担当


2019级思政专业  夏誉轩

 

“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,只是向上走,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。能做事的做事,能发声的发声,有一分热,发一分光,就令萤火一般,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,不必等候炬火。”

——鲁迅

 

1935年12月9日,面对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,反动政府的妥协退让。北平数千名青年学子为反对投降和压迫,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,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,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一二九运动。他们挥舞着旗帜一路高呼“停止内战,一致对外!”“打倒日本帝国主义!”“收复东北失地!”“打倒汉奸卖国贼!”等口号,并向沿街的群众宣讲抗日救国的理念,散发传单。当游行队伍前锋到达王府井大街时,大批警察手执大刀、木棍、枪械进行拦截,学生们不畏强暴,队伍仍在继续前进。这时,警察挥舞着皮鞭、枪柄、木棍殴打手无寸铁的爱国学生,学生们与军警展开英勇的搏斗。一二九运动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犯中国并吞并华北的计划,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,迎来了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。

回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程,1919年,冲在五四运动前列的大多是二十岁左右的青年人;1921年,在上海参加中共一大的13名代表平均年龄28岁;1926年,在北伐战争中冲锋陷阵的叶挺独立团和1931年至1945年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数百万中国军人,大多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。特别是自1927年8月南昌起义和10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至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,无数浴血奋战、前仆后继、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,也大多是风华正茂的青年。新中国成立至今,历经风雨的中国青年矢志不渝,依旧走在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前列。从青年垦荒队、青年突击队到安徽小岗、深圳蛇口,再看看如春潮般涌动的农民工大军和出国留学的莘莘学子,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大多是朝气蓬勃的年轻面孔。

中国人从不寄托任何神的眷顾,始终将自己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,改革开放、全民战疫、同心抗洪。中华民族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勇于抗争,不怕输,更不会服的伟大民族。中国青年也从来是迎难而上,不惧任何鬼魅魍魉、流血牺牲,一旦坚定信念,必将矢志不渝。时代的接力棒已经传到当代青年手中,作为身体里流淌着红色血脉的新时代青年,必将秉承责任担当,饱含家国情怀,不负时代,不负韶华,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!历史如浪涛,生活如激流,无论风暴将我们裹挟到何处,我们都将以主人公的身份上岸,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,为实现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而拼搏奋斗、绽放青春力量。